6月17日,全市城乡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现场会议在旬阳召开。会议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决策部署,分析形势,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市综治办主要领导,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公安局分管领导,各县区综治办主任、民政局局长参加会议。市民政局副局长孟旭东对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吴家仲就加强城乡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会议认为,推行社区(村)网格化管理是贯彻中省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基层治理难题的迫切需要,是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载体,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大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编织了社区网格,全市122个城镇社区、89%的城市社区实现了网格化管理;二是整合了平台资源,县区、镇办、村社区政务服务、矛盾纠纷调解、综治维稳等工作平台逐步整合完善;三是壮大了基层力量,遴选充实专兼职网格员队伍,初步实现了治理主体多元化;四是建立了配套机制,促进网格化管理更加规范、高效;五是总结了典型经验,汉滨区“小网格触摸到角、大服务精细到户”模式,旬阳县城镇社区网格化和农村“158”村域治理模式,汉阴县“三线两化”社会治理模式、紫阳县“1+X”矛盾调处模式,岚皋县“十小警务”模式等一批创新做法和典型经验,为全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六是提升了治理效能,突出问题有效整治,治安环境逐步改善,基层治理“底子清、情况明、信息灵、反应快”。
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全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清醒认识差距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紧迫意识不强,存在畏难情绪,没有把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放在心上、落到实处;二是工作进展比较慢,个别县区存在等靠思想,研究谋划、统筹部署、协力推进工作的主动性不强,方案措施尚未落地;三是信息技术未普及,大部分县区、镇办还没有搭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基础性工作缺少科技支撑;四是支持保障不给力,网格化管理工作经费来源不畅,网格员的误工补贴和工资待遇没有落实;五是运行机制不完善,社会动员、队伍培训、监督落实、考核奖惩等制度机制亟待健全和规范。
会议要求,各县区和相关责任部门要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夯实责任、强化措施,加快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实。一要高起点认识。明确网格化管理工作是一项便民惠民的民生工程、社会治理的基础工程和多元共建的系统工程,克服畏难情绪、懈怠思想和等靠作风,站在统筹全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社区(村)网格化管理工作。二要高标准谋划。把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目标绩效考核内容,以及社区(村)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统筹推进实施,确保2016年底前,城镇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17年底前,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行政村网格化管理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三要高质量建设。按照《关于统筹推进全市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突出抓好网格划分、队伍组建、信息支撑、机制完善、平台整合等五项重点工作,强化持续稳定的人财物保障机制,促使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长效运行。四要高层次整合。整合镇(办)村(社区)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等工作平台,实现“一厅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整合人口、房屋、治安等部门信息资源,实现“基础信息联网采集、公共资源联网共享、关联数据联网查询比对、社会事务联网办理、社区服务联网跟进、日常工作联网考评”;整合调解、治保、村组干部等工作队伍,明确各自在网格化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凝聚工作合力。五要高效能协作。各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健全联席会商、督办考核等工作机制,协调落实网格划分、网格员管理、岗位职责划定、工作制度规范等具体工作。六要高水平推进。要按照“抓试点、推经验、建机制、全覆盖、促运行”的建设思路,强化指导督办,严格考核奖惩,稳步推进实施,确保城乡社区(村)网格化管理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会上,旬阳县委副书记王武臣致辞,汉滨区、旬阳县、汉阴县、石泉县分别介绍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经验。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考察观摩了城关镇党家坝社区和吕河镇险滩村网格化管理模式。
主办:中共安康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电话:0915-3287561 电子信箱:akzfw@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10109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