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政法网>市域社会治理

创新“321”基层治理模式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22 11:11

近年来,安康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把推广“321”基层治理模式作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康、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抓手,守正创新,加压奋进,全面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建立“三线”联系机制,搭建连接群众桥梁。针对基层治理力量薄弱问题,将党员干部、人大代表、中心户长等力量组织发动起来,广泛联系群众,精准对接需求。党员联系群众。拧紧“镇党委抓支部、支部抓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工作链,推行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让有能力的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听取群众权益诉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全市24807名党员下沉参与基层治理,极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向心力。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拧紧“镇人大主席团抓代表小组、代表小组抓人大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工作链,在县、镇、村建成三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公开人大代表信息,每季度召开选民座谈会,掌握民情、收集民意、分类交办,年终由选民对代表履职情况进行评议。全市建成116个镇(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1132个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2649名人大代表担任网格长,4891名人大代表担任网格员,联系选民397050名。中心户长联系村民。拧紧“镇政府指导村委会、村委会抓中心户长、中心户长联系村民”工作链,推选辖区中心户长25778名,实行以案定补、以事奖补、群众评议、动态调整机制,助镇村做好信息收集、纠纷调解、治安联防等工作,竭力为群众提供帮助服务。

二、推行“两化”管理服务,织密服务群众网络。坚持强基导向,聚焦群众需求,着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两个全覆盖”,与时俱进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管理网格化以村(社区)为单位,科学划分设立一级网格5916个、二级网格16572个、三级网格22838个,将矛盾纠纷、环境卫生、代办事项纳入网格,做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全覆盖”。按照“一网一员”的标准配齐配强基层网格员,把网格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为每名网格员配发综治APP手持终端,实时上报信息和工作情况,形成上报、受理、分流、办理、督办的闭环管理该机制运行以来,处置各类矛盾纠纷2.3万余件,80%以上矛盾纠纷在镇村得到妥善解决。服务精细化。依据群众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利益诉求等情况综合研判,精准划分放心户852675户、关心户90241户、连心户45084户,实行“绿黄红”三色管理,做到“绿户在线服务,黄户一线服务,红户热线服务”,精准开展联系帮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三、建成一个高效治理平台,提升综合治理效能。聚焦实战实用实效,精心打造高效能村级治理平台,有效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智慧化现代化水平。建立县镇“联管服”机制。建立县级领导联镇、部门联村、干部联户、强村联弱村、驻地村联新建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五联”机制,村财审计管“三资”、纪委监委监督管权力、综合执法管行为的“三管”机制,以县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为载体开展便民服务、法治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文化服务、智慧化服务的“五服务”机制。推行“两说一商”议事协商制度。搭建“一约四会”群众自治“大平台”,建立和完善干部说法说政策、群众说事说心声、大事要事民主协商制度的“两说一商”制度,通过“开门说事”“评理调事”“便民答事”“线上办事”等方式,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信息化建设做实“321”基层治理模式的智慧化支撑。以市“政务云”为依托,整合“9+X”综治信息系统平台和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结合实际研发党群服务、民主法治、平安安康、应急指挥、民生保障等5大板块“321”智慧治理平台,将“三线”人员管理、“两化”事项办理有机融入

(供稿:平安办)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