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汉阴县深化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探索推行“两说一商”机制(干部说法说政策、群众说事说心声、大事要事民主协商),充分调动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畅通了矛盾纠纷化解渠道,拓展了服务群众路径,凝聚了民心民智民力,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活力,营造出干群敞开心扉吐心声、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021年,全县平安建设满意度99.21%,荣获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并获授“平安铜鼎”。
一、全面建立“干部说法说政策”制度。开展法治宣传。经常性组织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司法干警、律师,采取召开普法大会、现场审理案件等方式宣讲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坚持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解决矛盾纠纷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在各镇确定1至2名政法干警,定期到镇综治中心接受群众的法律咨询。同时,公布联系方式,通过电话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指导和帮助群众依法维权。组织政策宣讲。组织镇村干部、“四支队伍”等参加“三农”政策培训,培养一支熟悉政策、长期稳定的宣讲队,深入群众当中开展政策宣讲,赢得群众对各项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公开政策执行。按照“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并在镇、村(社区)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同时,组织干部现场解答群众疑问,听取群众意见。引导依法议事。在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行使自治权,讨论决定涉及村(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时,指派政法干警、包联领导等人列席会议,就相关政策和法律问题进行现场讲解,指导村(居)民合情合理合规合法议事,促进基层组织依法自治。
二、积极搭建“群众说事说心声”平台。拓宽渠道说事。通过设立“说事室”、公布联系方式、发放征询意见表等方式,拓宽群众说事渠道。2019年以来,共吸纳群众合理化意见建议830余条,真正将民意贯彻到重大决策当中。明确责任理事。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追踪负责到底。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做到“话明气散”;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做到及时办理;需要镇村研究解决的,约定答复时限,按时答复;对较为复杂一时难以解决的,由专人进行分类梳理,提交会议研究。集中民智定事。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化意见建议,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及时召开镇党委会会议、村(社区)“两委”会议,进行研究吸纳,充分集中民智。干群合力干事。经过镇、村(社区)相关会议讨论、群众认可的事项或制定的规划方案,迅速夯实工作责任,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同时,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着力打造“上下联动抓落实、干群合力谋发展”的良好工作局面。尊重民意评事。及时向群众公示事务办理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有疑虑或满意度不高的事项,及时组织党员、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家族长者等人进行民主评议。同时,对无理纠缠的,组织道德评议,发挥道德力量促转变。2019年以来,共开展民主评议会5600余场次,道德评议会3400余场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认真执行民主协商议事规则。科学收集议题。按照“七议七不议”标准(七议,即:镇村发展规划、镇村公共事务、镇村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落实、复杂矛盾纠纷、集体资金支出分配、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协商或赋予村〔社区〕自治自决的事项、各类协商主体提出协商需求的其他合理事项等7类事务可议;七不议,即:有明文规定的、超出镇村权限的、缺乏协商基础的、明显不公平的、可通过其他方式优先解决的、违反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等7类事项不议)收集议题,确保协商议题主题突出、符合民意。动员各方参与。将村“两委”成员、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和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代表等全部纳入到协商议事人员范围,让不同的利益群体充分参与交流,确保民主协商的广泛性、公认性、可靠性。规范流程议事。在召开民主协商会议前,针对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初步建议,在议事过程中按照群众先说,党员、人大代表、中心户长再议,干部最后发表意见,结果进行表决的流程进行,保证议事有科学依据、有群众声音、有多数意见。及时公开结果。按照“专题协商”“问题协商”“常规协商”三种类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分类协商处理,协商后形成的意见,除不宜公开的事项外,其他事项都通过适当形式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严格督促落实。镇、村(社区)对协商成果进行分类办理,需要镇村落实的事项,镇党委和村“两委”及时牵头组织实施;对其它合情合理合法的事项,积极协调相关人员或有关单位予以落实;需要上级解决的事项,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转办。2019年以来,通过民主协商形式共办理各类大事、要事2300余件,由于决策过程民主、透明、公开,无上访事件发生。
(供稿:平安办)
主办:中共安康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电话:0915-3287561 电子信箱:akzfw@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10109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