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有事儿找干部。现在,干部来找我们看有没有事儿……”11月10日,在安康市宁陕县城关镇关一社区,说起干群关系的变化,居民张功兴滔滔不绝。
近年来,安康市聚焦基层高效治理,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汉阴县“321”基层治理模式运行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以“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三线)为纽带,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两化)为路径,以村级高效治理平台(一平台)为依托的“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中蹚出一条富有特色、务实管用的新路。
“三线”力量 聚合治理资源
“以前想为村里做点事,又怕别人觉得我多管闲事。现在我是中心户长,村民有啥情况可以直接找我说,我也可以经常到村民家转转了解情况。”家住平利县双杨村一组的屈长江是该村41名“三线”人员中的一员。近年来,为有效破解乡村治理中村域服务半径过大、服务力量不足、治理水平不高等难题,汉阴县率先进行了探索,实施起“321”基层治理模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基层,大量的工作仅靠村干部根本忙不过来。我们在双乳镇走访调研过程中发现,他们组织发动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把分散的一户户群众串起来,不仅充实了基层治理力量,而且这种治理模式很受群众欢迎。”汉阴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唐小卫介绍,经过不断总结提炼和实践探索,“321”基层治理模式逐渐完善并在全市进行推广。
“以往我们反映事情,大多都不了了之。现在有事直接找中心户长,解决问题的速度变快了。”家住宁陕县城关镇三星安置小区的邵发安说,之前小区门口车辆乱停乱放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向中心户长叶祥友反映后,迅速得到了解决。
“以前全市各村的村干部只有5至7名,现在每个村参与乡村治理的人至少有40人以上,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群众诉求反映无门的问题。”安康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吴家仲介绍,“321”基层治理模式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
“两化”管理 提升服务水平
“家门口的路灯不亮了。”“桥儿沟里垃圾很多,看起来不干净也不美观。”……有问题就向网格员罗浩反映已成了白河县城关镇桥儿沟社区居民的日常习惯。左邻右舍因菜园用地纠纷发生口角,有网格员出面劝说;防汛、防火、反诈,有网格员上门检查、宣传……现在,在安康市的各大街小巷,处处活跃着网格员的身影。该市将矛盾纠纷、环境卫生、代办事项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全覆盖”。今年以来,安康市网格员累计上报信息964290条,办结960838条,办结率99.6%。
在网格化管理的同时,安康市着力推进精细化服务。全市通过逐户摸底、精准分类,依据居民居住情况、矛盾隐患情况将各户划分为放心户、关心户和连心户,实施“绿黄红”三色管理。放心户实行“绿色管理”,等候“在线”服务;关心户实行“黄色管理”,定期到户针对性开展“一线”服务;连心户实行“红色管理”,时刻保持“热线”服务。
一个平台 实现多元共治
“西苑社区山后有一个蜂窝,离居民区很近,有危险隐患,请安排人员尽快处置。”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网格员李兵衣巡查发现问题后,立刻用综治APP移动终端将发现的问题以图文形式传送至安康市综治中心指挥调度平台,平台立刻响应进行调配处置。安康市以2037个综治中心为基础,建立了以综治信息系统、综治APP移动终端为抓手的可视化调度指挥平台,为网格员工作提供全流程信息化支撑。
在科技赋能的基础上,安康市着力打造多方参与的基层高效治理平台,形成“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乡村治理工作格局,让老百姓由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治理,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安康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王安中说:“成功的治理应该在实战中管用、让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321’基层治理模式,让群众的事情群众议、群众的事情群众定,既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又拉近了干群关系、增进了干群感情。”(李清泉)
主办:中共安康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电话:0915-3287561 电子信箱:akzfw@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10109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