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调解赋能基层治理。 (供图:五里镇)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百姓诉求各不相同。如何让基层治理不再唱独角戏,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汉滨区近年来不断摸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从微小处破解难题,稳稳托住汉滨百姓的幸福。
“党员干部就要胸怀大局,心系群众,以党建引领带动全域工作,让老百姓生活幸福。”新城街道双堤社区书记王龙刚自豪地说。
近年来,汉滨区根据形势新变化,创新“党建引领五同机制”基层治理模式,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群众体验感幸福感不断攀升。双堤社区创新的“党建网+平安网”正是坚持党建引领、群众自治、入户走访、多元参与工作理念的体现。30年来,该社区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双网五联”模式在全省被推广。以孝义善举为引领,聚力建设崇德向上幸福安康。抓实家庭、学校、社区三个阵地,深入挖掘“流水谢氏”“大河康氏”等家规家训,打造“家风家训楼”9个。江北街道前张岭社区获评“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5家养老机构入选全省首批旅居养老基地名单。
不断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内涵,汉滨区把非诉讼解纷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做实公共法律服务,积极打造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1个、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7个,387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倾力打造双龙镇“民生茶社”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调解品牌,“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在全区逐步推开,实现了98%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2024年汉滨区矛盾纠纷调处满意率为96.37%,真正实现用心解决群众愁事难题,用情写好平安祥和幸福安康答卷。
紧盯社会治安形势新变化、政法工作新特点、人民群众新期盼,该区因地制宜强化“主战主防”改革,持续深化防范五大风险,全面筑牢安全屏障,以政法工作现代化助推提升新质生产力。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预防“民转刑”命案的首要环节,全面摸排辖区群众婚恋纠葛、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隐性”问题2353件。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深挖社会资源,组建专职化治安“红袖章”队伍400余人,整合培育社会治安群防组织,切实增强社会治安掌控水平和防范能力。将数字技术运用于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治理,切实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累计提前预警化解处置各类群体性苗头问题260起,2024年全区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9.06%。
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可视”“有感”乱象问题,创新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线索你举报、乱象你来点、问题专班查、治理你监督”活动,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助推城市“微治理”取得成效。2024年,累计排查整治行业乱象135个,行政处罚431件,移送纪检及司法机关线索11条,查处党员干部3人,建立长效机制31项。
实践证明,多元共治模式不仅提升了城乡治理水平,也切实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与责任感。未来,汉滨区将持续深化这一治理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法治化、专业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讯员 张春丽)
主办:中共安康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电话:0915-3287561 电子信箱:akzfw@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10109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