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走进安康市镇坪县上竹镇中心村,沿途道路整洁,花草丛生,一河两岸,山水秀美。
说起上竹镇中心村,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活在中心,环境很干净,安逸又安宁,工作不闹心。”
可10多年前的中心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穷”。思想观念落后,群众素质差,干部一提起中心村就头痛,村上一度发展滞后。
2013年,中心村从基础建设、产业就业和人居环境等方面全面提升。彼时,县委审时度势,将政法委调整到中心村进行帮扶,政法委立足实际,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从队伍建设、机制体系、工作保障全方位下手,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深化平安创建活动。通过不断努力,2024年,中心村荣获第二批“陕西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实现了全村“十二年零信访”工作目标。
从人人听了头痛的“找事村”,到现在各项工作在全县排名前列的“先进村”,中心村的“平安密码”并非偶然得来,而是得益于一套科学完备的治理体系和深入人心的和谐氛围。
党建引领,凝聚“平安密码”
“现在有矛盾了,村里第一时间就上门来调解。”村民老王如是说。他口中的“上门调解”,正是中心村“平安密码”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据村民赵某回忆,去年他与邻居董某因为地界问题发生了争执,当天下午,网格员便联合村委工作人员来到现场,耐心倾听双方诉求,细致查看实地情况,公正划定了新的地界线,一场可能升级为信访事件的矛盾就这样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妥善解决。
“以党建为统领”,是换届后中心村村两委达成的共识,中心村始终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创新与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成功铸就了“零信访”的“平安密码”。
为确保党建工作的有力推进,村里成立了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村党组织书记统筹协调日常工作的开展。定期举行的专题会议如同“诊脉会”,针对中心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与解决。通过实施“一人一事”和“一事一议”的工作机制,借助家访、电话、微信等多元沟通渠道,密切与村民的联系,确保政策传达无阻、民意反馈畅通。每月至少一次的党员大会与村民代表大会,如同“民意直通车”,广泛征集各方意见,为党组织建设、村务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今年以来,共调处矛盾纠纷4件,调解成功率100%。
建章立制,规范“平安密码”
为巩固“平安建设”的成果,中心村持续探索村级社会治理新模式,将信访工作视为贴近民心、关乎稳定的“民心工程”。一方面,健全规章制度,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对村内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修订与完善,确保其与时俱进,符合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定期进行形势分析与风险研判,创新实行“1+2+1”工作机制,即由1名干部包联、2名乡贤理事参与、1名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支持,形成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截至目前,村民参与决策规则等各类规章制度5项,通过风险研判预警并成功预防的矛盾纠纷23起。
部门帮扶,赋能“平安密码”
在上竹镇中心村“平安密码”的构建过程中,帮扶部门的精准助力与有力支持起到了关键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十余年来,镇坪县委政法委为村里协调投入资金已逾700余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为“平安密码”的构建注入了强大动力。协调资金修建到组到户产业路14.2公里,犹如一条条“幸福动脉”,不仅打破了制约村庄发展的交通瓶颈,更直接打通了村民致富的“最后一公里”。40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矗立在村道两旁,照亮了夜晚的归途,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显著提高了夜间治安水平,为“平安密码”增添了安全底色。引导和支持中心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独活、党参为主的药材100余亩,核桃、板栗1300余亩,蔬菜90余亩,养蜂270余桶,林下黄连200余亩,形成了多元、立体、可持续的产业结构。这些产业项目的落地生根,不仅优化了当地经济结构,增加了村民收入,更有效缓解了因经济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为“平安密码”的维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贴近群众,践行“平安密码”
服务群众是基层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在中心村,党员干部们既是政策的传播者,又是群众的贴心人,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平安密码”的实践之道。党支部书记陈世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大喇叭一响,党的声音就到了田间地头”,生动反映了他们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利用传统的大喇叭,将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知识送到村民耳边,确保政策落地生根,惠及民生。面对群众诉求,他们许下庄严承诺:“有啥问题,尽管说,我们一定尽心尽力解决!”通过与群众的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将矛盾消弭于无形。村民们由衷感慨:“你们来了,我们就放心了!”这种深入群众、贴近生活的服务方式,不仅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更为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地见效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和执行力保障。
宣传引导,用活“平安密码”
去年以来,中心村结合重点节日、重要时间,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八五”普法活动,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使依法办事成为村民的自觉行为。据统计,中心村已累计举办各类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活动数十场,覆盖全村90%以上的常住人口。
除了常规的普法教育,中心村还打造了法治宣传阵地——“和善一条街”,巧妙融入法治元素,让村民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接受法治熏陶。村内的“议事亭”与“和事亭”这两个村民自发参与、自主管理的公共空间,定期举行“法治茶话会”“调解故事会”等活动,邀请法律顾问、乡贤能人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以身边案例解析法律条文,传授矛盾化解技巧,引导村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各类纠纷。据统计,此类活动开展以来,已成功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各类问题共计19起,有效防止了矛盾升级为信访事件。今年被省司法厅、省民政厅表彰为第二批“陕西省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镇坪县上竹镇中心村的“平安密码”,以其独特的实践路径和显著的治理效果,通过科学治理、法治保障、全民参与,实现乡村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未来,中心村将继续秉持“平安密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撰稿:江涛 郑深)
(来源:群众新闻网)
主办:中共安康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电话:0915-3287561 电子信箱:akzfw@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10109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