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政法网>市域社会治理

紫阳红椿:打造“知心姐姐”品牌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23-12-22 15:27

     紫阳县红椿镇“知心姐姐”爱心工作室成立八年以来,带领志愿者队伍持续开展排忧解难、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了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形成了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为乡村振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氛围。

“知心姐姐”延展“知心红椿”

红椿镇街道社区有常住人口1752户8028人。早在20年前,街道社区党员程开兰就带领社区群众身穿志愿服务的红马甲,开展助贫济困、排忧解难的志愿服务活动。程开兰担任街道社区党支部书记后,在红椿镇党委的支持下,成立了“知心姐姐”爱心工作室。工作室现有注册志愿者200余人,其中有党员49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30名,社区群众200余名,组建了护学、环保、关爱“三留守”、医疗服务、反诈宣传5支志愿服务队。近年来,以党员为核心,带领群众广泛参与到爱心护学、环境卫生整治、矛盾纠纷调解、反诈宣传、疫情防控当中,每年为社区群众做各类好事200余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志愿服务”带动“爱心传递”

今年10月,任登文在红椿镇街道赶集时丢了钱包,里面装有身份证、社保卡和1000元现金。社区个体工商户叶章平拾到后,把物品拍了照片,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寻找失主。经过热心群众不断转发,不到一个小时,叶章平就联系上了任登文,归还了捡拾的物品。叶章平的事迹并不是个案,像这样的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红椿镇街道社区平均每月有10余起。他们很多人并不是“知心姐姐”工作室的注册志愿者,但在“知心姐姐”和志愿者们的感召下,社区居民将这份互帮互助的“爱心”不断传递,守望相助、崇德向善在红椿镇蔚然成风。

“吆喝上街”变为“制度上墙”

红椿镇党委在调研中发现,尽管“知心姐姐”工作室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是规范化、制度化不足。在红椿镇党委的指导下,“知心姐姐”工作室制定了《志愿者工作制度》《居民公约》《党员承诺制度》《践行新民风公约》等,让“知心姐姐”工作室运行管理更加高效,志愿服务成效更加明显,社区居民的良好行为习惯得以长期保持。

“义举善行”走向“乡村善治”

如何以“知心姐姐”工作室为平台,实现镇党委政府与社会、群众之间开展良好合作、净化民风民俗、共同推进社会治理,是红椿镇党委一直寻求的突破。近年来,“知心姐姐”工作室进行了梳理,形成了“1+2+3+4+5+n”工作模式,即搭建“知心姐姐”志愿服务平台,开展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各类社会服务两大功能,信息收集、多方联动、行动反馈三项机制,达到诉求有应、服务有力、治理有效、发展有序四个目标,建成爱心护学、人居环境、留守关爱、医疗健康、综治联防五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联系就业岗位、代取快递等N种个性化服务。通过理顺“知心姐姐”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实现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逐步构建法治、德治和自治相结合的现代一体化治理体系。

近年来,红椿镇街道社区先后荣获全省“文明交通示范社区”“安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康市三八红旗集体”“紫阳县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知心姐姐”程开兰先后荣获“全国五好家庭”“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好人”等,《陕西日报》等省市媒体曾多次报道。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