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宁陕,青山叠翠,绿水长流。长安河畔的渔湾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吹拂着稻田、荷塘、庄稼……绿浪漪涟,坐拥田园风光的精品民宿,吸引着众多游客到来。
渔湾村是安康市宁陕县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背后,不仅是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检察机关积极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高质量检察履职绘就的平安和谐“枫”景。
建设便民阵地 打造联系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感谢你们的调解,要不然我这个心结始终解不开!”在渔湾村“宁陕县枫桥经验检察示范点”办公室,检察干警、司法所调解员、村干部以及当事人齐聚一堂,村民杨某与苏某因饲养家畜管护不当致使财产遭受损失的矛盾纠纷正在这里进行调解。检察干警从解释法律条款、分析诉讼利弊、调和邻里关系等方面对当事人进行情绪疏导,引导双方商议解决方案,最终成功化解了矛盾纠纷。
今年以来,宁陕县检察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渔湾村及周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人流客流量大等实际情况,在渔湾村探索建立了“枫桥经验检察示范点”,协调村委会提供专门的办公场所,并配套建设法律读书室、法治宣传栏,出资聘请该村综治网格员为示范点兼职检察联络员,采取检察干警不定期到点与检察联络员长期入驻的方式开展工作,打造便民服务阵地。形成信息共享、问题共治、矛盾共化的多元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共排查矛盾隐患4件,化解纠纷2件。
除了探索建立“枫桥经验检察示范点”,宁陕县人民检察院还全力推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线上与综治视联网系统完成联网对接,延伸至全县11个镇68个行政村,线下入驻县综治中心,畅通信访渠道,扩宽线索来源,深化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检察院、检察官就在身边。
建立工作机制 推动高效地化解矛盾纠纷
新时代“枫桥经验”遵循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矛盾化解思路,宁陕人民检察院在实践中探索了“三联三强化”工作机制,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支部“联建”强化党建引领。该院党支部与城关镇关一社区党支部、渔湾村党支部以及皇冠镇双河村党支部互联共建,通过落实上门入户走访、矛盾纠纷排查、政策法规宣传、困难问题帮扶等举措,拉近检察干警与群众的距离,同时根据全县行政区域和工作对象,党员干警带头对接全县415个基础网格,当好联络员、宣传员、服务员和调解员,与村(社区)网格员建立微信工作群,及时摸排、上报网格内的公益诉讼线索、矛盾纠纷信息,做好源头预防。
矛盾“联调”推动源头治理。按照“枫桥经验”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理念。该院建立与基层自治组织的协作机制和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律师第三方专业力量,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深入推进检察听证全覆盖工作,邀请与案件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自不同行业的人民监督员等第三方参与听证,接受第三方监督评理,提高司法公信力,促进息诉罢访。2022年以来,通过“联调”方式共化解纠纷13件。
部门“联动”提升监督质效。主动对接公安、法院、信访局、妇联、社区等组织,争取同级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把检察机关的“独角戏”变成多方参与的“大合唱”形成工作合力。县“一委两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检察建议办理工作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意见》,2022年以来,针对履职过程中发现的违法犯罪隐患、管理监督漏洞等问题,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6件,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再到社会治理的工作格局。
坚守为民初心 提供优质司法服务
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中,宁陕县检察院检察将群众信访案件的办理和答复工作纳入员额检察官司法办案责任制,将释法说理贯穿司法办案全过程。要求检察官善于运用法律基本精神和原则、司法政策、具体法律条文规定等综合开展释法说理,把法律讲透、道理说清、路径指明、情绪理顺,真正帮助群众解开“法结”、“心结”,让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得以生动实践。
同时结合群众需求及办案实际定制普法课程,今年以来,办案检察官紧密结合“四大检察”办案实践,生动阐释好宪法精神,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刑法、刑事诉讼法等宣传教育。目前,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13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万余份。
在充分利用举办法治讲座、发放法治宣传资料等传统普法方式基础上,该院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组织拍摄宣传片、情景剧共4部,讲好法治故事、检察故事,让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提高,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的发生,让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生根、精彩绽放。
(撰稿:李阳)
(来源:群众新闻网 )
主办:中共安康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电话:0915-3287561 电子信箱:akzfw@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10109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