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政法网>县区、部门动态

汉阴县司法局“五举措”加强法治乡村建设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23-07-28 10:16

近年来,汉阴县司法局充分发挥法治乡村示范建设引领作用,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助力清廉村居建设,全县各村各社区形成了引导有方向、评判有标准、学习有榜样、办事有保障的良好法治氛围。

2022年12月,汉阴县城关镇中坝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截至目前,全县10个镇共创建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5个,其中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3个,是安康市荣获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最多的县(区、市)之一。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汉阴县司法局对全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印发了《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巩固提升工作的通知》和《汉阴县乡村法治建设提升行动方案》等文件,提出年度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完善评估标准,改进考核办法,将创建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促进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按照建设考核标准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指导管理,组织对平梁镇界牌村、酒店村2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进行复核,推进了各项工作依法有序良性发展,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壮大法治力量,提高法治水平

该局实施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在发挥好联村干部、村“三委”成员主力军的基础上,建立以“三线”人员为主体,以驻村法律顾问和乡贤为补充的法治宣传队伍。重点在村“三委”干部、法律工作者、人民调解员、老党员、退休教师、退休干警、退役军人以及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村民中选拔培养“法律明白人”,目前全县遴选培训乡村“法律明白人”1407人,实现了全县各村(社区)全覆盖。通过“法律进乡村”深入开展“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整合政法干警、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工作者力量,推动各镇全覆盖开展宣传,常态化推动宣传。县委普法办牵头联合县委组织部、司法局、乡村振兴局等部门定期组织开展民法典知识培训,将“法律明白人”培养成农村普法骨干,让村级骨干力量带头尊法守法、学法用法。

强化阵地建设,营造法治氛围

该局筹备建设城区花月湾法治文化公园和双乳镇廉洁法治文化园区,整合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乡村大舞台等资源,建成了包括村综治中心、法治文化广场、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墙、多媒体大屏幕、乡村大喇叭、法治图书室、人民调解室等为主的法治文化阵地,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提高了法律素养。截至目前,全县141个村、18个社区全部建立法治文化阵地,实现了全覆盖。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0个、村(社区)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159个。印发了《汉阴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考核评估管理办法》,推动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走深走实。普法领导小组安排从政法单位、执法重点单位遴选50名普法志愿者,组建普法宣讲团,带动各行业各领域落实普法责任,开展乡村普法大宣传,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学法积极性。

推行“两说一商”,打造阳光村务

积极推行“两说一商”工作机制,该局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有效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规范民主管理制度,依法有序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工作,加强清廉村居建设,使村民群众满意,真正实现村民自治。定期召开村民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切实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对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并及时公开。推行村级财务审计和公开制度,确保村(居)民对村财务情况的知晓度,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高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完善三调联动,提升调解能力

依托成熟“321”基层治理平台,从源头上预防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构筑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坚强屏障。该局坚持和发扬“枫桥经验”,县司法局牵头建立了组织协调、常态化排查、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实施三调联动。坚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及时掌握倾向性问题,做到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化解,切实筑牢“第一道防线”。运用“三力联调”和“无忧调解超市”机制,全县建立人民调解组织177个,其中8个为专业化调解组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210人,深入开展各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先后化解了一批其他突出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了一些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与陈年信访矛盾纠纷。自2019年汉阴县实行人民调解案件以案定补工作以来,共兑现人民调解案件9000余件,补贴98万元,极大激发和调动了广大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汉阴县平安乡村建设工作贡献了应有力量。

(撰稿:何远利)

(来源:群众新闻网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