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政法网>平安安康

提升法治文化“软实力” 筑牢幸福安康建设“法治基石”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23-06-15 17:32

近年来,安康市持续推进法治阵地建设与法治文化培育同频共振,充分发挥“有形”阵地的“无形”作用,以法治文化“软实力”筑牢幸福安康建设“法治基石”。

以点带面、全域覆盖实现法治阵地体系化

通过建设市县级中心、部门基地、镇村站点法治文化阵地,逐步形成了具有安康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体系。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风景线”。市司法局联合汉滨区在香溪洞风景区打造“安康法治文化公园”,旬阳市、石泉县分别建成集传统方法与互联网多媒体一体的300余平米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岚皋县建设民法典主题公园,成为群众学法“打卡地”,全市累计建成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基地)15个、法治公园16个、法治街区159处,营造了浓厚的法治环境。深耕行业法治文化“责任田”。因地制宜在行业文化建设中融入法治元素,平利县建成500余平米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石泉县药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获得国家药监局命名,国家药监局药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石泉召开,逐步建成了青少年、廉政勤政、税务、道路交通、药品、公安执法案管等行业性法治文化基地。建强基层法治文化“主阵地”。找准找实基层群众学法“契合点”,白河县卡子镇陈庄社区建成1250平方米的社区法治文化广场,岚皋县建成4个普法吧,全市累计打造法治广场52个,建立法治宣传栏(橱窗)、法治宣传长廊、法治图书室和文化墙等1782个,群众法治获得感持续增强。

文化搭台、法治唱戏推动法治宣传生活化

注重将法治文化与特色民俗文化融合起来,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具时代性和感染力。彰显法治文艺文化。依托陕南民歌、微电影、短视频等形式创作法治“大戏”,做精“戏剧+普法”模式,不断打磨升级法治民歌剧《村官巧断家务事》,《尖峰十二时》《良知》《人在家就在》《Stop!少年》《判归》等微电影屡获中省奖项,《公公的遗嘱》在央视12频道展播。开展以宪法和民法典等主题法治文艺汇演、法律知识竞赛、法治灯谜竞猜、“法治文化进万家 迎新春送春联”等大型活动,广泛征集评选法治征文、法治书画摄影等法治文化作品,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感受法治魅力。唱响法治小品小戏。组建“八五”普法文艺宣传队,以百姓身边人、身边事为蓝本,组织各县(市、区)编排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小品、快板、相声、民歌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按照“法治+文艺”模式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文艺作品进行演出,小品《都是担保惹的祸》《左邻右舍》《突如其来的爱情》和音乐剧《斗法大会》、快板舞《“八五”为大家》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节目受到群众青睐和好评。

依托媒介、整合资源赋能法治教育智慧化

“互联网+普法”作为重要形式和有力抓手,持续推进媒体公益普法制度落实见效。守牢传统媒介平台抓普法。精心策划《平安建设法治安康》《现在开庭》《与法同行》《法治故事会》等精品普法广播电视节目,邀请“三官一律”、法学专家等专业人士走进演播室以案说法释理。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与电信、联通、移动等运营商联合搭建普法短信平台,结合重要时段、法律颁布实施、重大纪念日等节点,及时向全社会广大群众推送普法宣传短信。截至目前,全市设立普法宣传栏、LED屏4163个,开设广播电视报纸普法专栏13个,公众对法治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用活新兴媒体优势抓普法。整合微信、微博、抖音、企鹅号、视频号等多重资源,打造融媒体普法宣传矩阵,全市开办普法官方微博、微信账号267个,开设网站普法专栏144个。将智能机器人、电子触摸屏等新媒体、新技术融入普法实践,投放“智慧普法媒体机”353台,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法治宣传教育的趣味性、参与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

(撰稿:吴莉 连山林)

(供稿:安康市司法局)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