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政法网>政法要闻

高品质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作者: 文章来源:安康市人民政府 更新时间:2022-04-26 17:31
       记者日前从市应急管理局了解到,2021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2022年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开局良好、形势平稳,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这一切皆得益于我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压实责任、突出重点、抓好落实,切实维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绷紧“安全弦”, 将安全生产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决扛牢压实安全生产政治责任,坚持“两个至上”,围绕“两个根本”,统筹发展与安全,创新监管机制,强化系统治理,确保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
  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我市围绕重点时段,聚焦道路和水上交通、矿山、建筑施工、消防、工贸、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创新实施发函提醒、进驻督查、互检互查、巡查评估等机制,出台典型事故提级调查和挂牌督导办法,完善事故调查处理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全时段、全领域、全过程监管。
  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全面启动“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盛会”专项整治,统筹推进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两个集中治理”,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15条措施,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大排查,先后开展3批次安全生产综合督查,各项工作严密有序,成效明显。

  紧盯“关键点”,推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各项工作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面对疫情、汛情和经济下行多重挑战,我市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全市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全力以赴推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各项工作,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热潮。
  一串数字显示出我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铁腕之功:据统计,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检查各类单位41594家,督导发现问题14432个,排查安全隐患30505处,整治28047处,其中发现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7114处。销号完成省、市安委会挂牌督办重大安全隐患5处。强化安全生产综合执法,投入64万元配强执法设备,积极推进“互联网+”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效能。执法检查企业1513家,发现违法行为168起,查处违法企业91家,罚款176.66万元,通报批评11家,移送公安部门实施“行刑衔接”1起。向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发函提醒52次,约谈提醒相关责任人1200人次。

  聚焦“大多数”,开展全方位、常态化、多维度安全文化宣传

  安全理念,决定安全行为。2021年以来,我市组织新修订《安全生产法》并专题学习200余场次,开展《消防法》《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集中宣贯10次,集中观看《生命重于泰山》专题片180余场次。突出全员培训,举办各类专题学习培训班38场次,培训各部门各企业管理人员3950余人。创办“五长谈安全”“安全安康、应急守护”访谈等特色栏目,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平安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开展全方位、常态化、多维度安全文化宣传,进一步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局面。

  常念“紧箍咒”,着力构建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必须常抓不懈。我市着力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行业部门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持续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与13个县(市、区)、29个重点行业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重要节假日期间带头督导检查,有效推动责任落实。发挥市安委会统筹作用,强化17个专业委员会行业牵头抓总,加强信息通报、会商研判、联合执法,全链全域压实行业监管责任。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将安全生产、消防工作纳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考核结果列入领导干部和班子综合评价内容。对拟提拔、评优、表彰对象进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情形鉴定,确保安全生产工作责任落实落细。深入开展督查检查和指导服务,督促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加强“十项制度、一个能力”建设,认真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全过程责任追溯、安全风险评估论证、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切实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目前,全市有152家企业完成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603家企业落实高危行业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161个新开工重点项目完成安全生产风险评估论证。
  市安委办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王晓强表示,将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树牢“底线”思维,狠抓重点,筑牢安全防线,创新机制,提升监管能力,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实施安全生产对标工程,推进“三化”标准、“三制”铁规建设,依托“321”基层治理模式,推行网格化管理,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救灾职责落实到基层“最后一米”。(艾蓓 陈洁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