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市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汉江、旬河横贯其中,人多地广社情复杂。
人民法院如何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这就需要有底气的“编外法官”——特邀调解员和基层法庭的法官们一起,齐心协力共同参与,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解决矛盾纠纷。
特邀调解员制度是旬阳法院“三力联调”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一个缩影,也是旬阳法院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依托巡回审理、乡村审判、诉前调解,探索并创新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人民法院参与,由司法、道德、行政三方力量进行人民调解的“三力联调”纠纷化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小案不出村、中案不出镇、大案不出县。
“三力联调” 解决10年纷争
张开国是旬阳市白柳司法所所长,也是旬阳市人民法院的特邀调解员。在他看来,“三力联调”机制,让基层矛盾调解工作如虎添翼,有了质的转变。
1998年,白柳镇的李氏三兄弟分了家。分家时0.5亩的梯田地、0.2亩的菜园子、一片坟地、1800元的房屋差价,在10余年间被反复提及。三兄弟之间的矛盾,在调解中总会“拔出萝卜带出泥”,始终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村组调委会一筹莫展。
在“三力联调”机制下,张开国发挥了特邀调解员的作用,邀请了甘溪法庭的法官,也请来了乡贤、群众代表,以及当事人和委托代理人,一场调解拉开帷幕。法官讲法律规定、调解员讲道理、乡贤分组讲人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8个小时的调解,兄弟、叔侄握手言和。
特邀调解 达成和解协议
“当地调解员了解矛盾的前因后果、了解村民脾气秉性,能挖出矛盾纠纷的疙瘩在哪里。”时任甘溪法庭庭长萧茵说。
2020年,白柳镇发生一起骑自行车撞死老人的悲剧。案件到了甘溪法庭,法官了解得知,这起案件中,肇事者的赔偿能力、死者家属之间的赔偿分割问题、死者配偶的赡养问题,各种矛盾复杂交织。如何从根本上化解矛盾,成为一道难题。于是,办案法官找到特邀调解员,共同协商调解方案。
该案中,死者老李系退休职工,大儿子负责赡养其母,小儿子负责赡养老李,老李退休金归小儿子所有。在老李出事后,肇事者进行了赔偿,老李原单位也发放了一笔钱。但就是这笔钱,让老李两个儿子之间产生了矛盾。
在特邀调解员的努力下,当事人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司法确认 纠纷化解在源头
“和法官一起参与调解案件,我心里是有底气的,在整个调解过程中,司法、行政和乡贤全部出力,目标一致,群众的老大难问题咱们都给解决了!”特邀调解员张开国认真地说。
白柳镇唐家院村曾是大山深处的贫困村,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在通村组水泥路建设中,有些村民却阻拦施工。村民刘某拦在路中间,工程承建方与刘某好说歹说也无济于事,拉扯中刘某认为自己受了伤,矛盾升级。事后,刘某检查伤情花费1028元,施工队停工2小时40分钟,损失2556元。在调解现场,当事人双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就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于是,镇村调解人员启动了“三力联调”多元矛盾化解机制,邀请法庭法官、镇村人民调解员、乡贤、群众代表、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在“有法有据、入情入理、司法确认”流程下,矛盾终于得到化解。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唐家院村水泥路工程顺利施工。
其实,对法院特邀调解员张开国而言,最开心的事就是村民拿到法院司法确认书。从村民“自愿签下调解协议书”到“填写司法确认申请”,再到拿到“司法确认书”,人民调解协议就有了法律保障,这样既提高了调解效率,也实实在在减轻了群众诉累,真正做到了将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源头,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低成本、高效率解决纠纷的实际需求。
“法院特邀调解制度的建立,让我的调解工作如鱼得水,我感到自己不仅是一名人民调解员,更是一名有底气的‘编外法官’!”张开国如是说。 (陈洪钧 刘玄)
主办:中共安康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电话:0915-3287561 电子信箱:akzfw@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10109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