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份工作,回到一座小城因为保护着一座城,爱上一份工作。9月14日,刚过生日不久的自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件来自安徽宿州的快递,思索一番,近期并没有网购任何东西。当接到快递小哥的电话后,怀揣着好奇与忐忑的心情收下并打开了快递,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闪耀的锦旗,上面写着“苦思计策惩老赖,公正执法为人民”14个振奋人心的大字。
面对着申请人寄来的锦旗,同事们投来赞许的目光,但自己久久说不出话来,只觉心头暖暖的,眼眶湿润,视线模糊,思绪也慢慢地回到从前。
五年前,一个初出警校的毛头小伙子回到阔别13年的小城-宁陕,“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怀揣着一颗公正执法的心进入宁陕县人民法院工作。那时的自己踌躇满志,誓要为祖国法治建设挥洒青春与汗水。
初到法院,恰逢脱贫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新兵蛋子就这样被分配到包联村成为了一名“村官”。从法院到农院,从警官到村官,心里的落差感可想而知,抱着这样的心情下村工作也不得其法,总感觉有劲没处使,因为这样的工作似乎在短期内看不到任何结果,无法用一个工作任务来衡量它。
和机关单位不同的是到农户家中,到田间地头与当地的村民进行交流,或是宣传政策,或是聊聊家常,询问他们生活上的改善和遇到的问题,听听他们对扶贫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渐渐对驻村工作有了更多了解,也有了一套属于我自己的工作方法。“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不再是几个汉字,而是在我心中逐渐发芽成长的一份感情和责任。时间一晃三年,驻村工作接近尾声,村民们渐渐地都亲切地称呼我叫“滨娃子”。
以前总想着法院男儿就应该干执行,文能提笔写裁定,武能徒手擒老赖,这才是法院男儿应有的姿态。当得知自己即将到执行局工作后,那颗踌躇满志的少年心再一次回归,恨不得马上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可是渐渐地发现,执行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如何快速帮助申请执行人实现权益,并不是凭着一股子热情就可以做好,操之过急往往适得其反。
记得一次面对一位60余岁的被执行人余某,第一次在法院接待室见到他,他愤怒地指着我的鼻子呵斥到:“你们凭什么冻结我的账户?那是我买药的救命钱,你们冻结我的账户就是不让我活了。”说完还不停地对我推搡,面对余某的怒斥,如果还是那个毛头小伙,一定是运用警校所学,一个反手擒拿将他迅速按倒在地,告知他这种妨害司法工作行为的后果,对其采取强制措施,以此来维护法律的权威。
但几年沉淀下来的我选择不去正面硬刚,执法既要有力度,也应该有温度,心里只想着一个小伙子让一个老汉推几下也没啥。于是开始做起了余某的思想工作,并向其耐心释法。在得知其状况后,由余某出具了书面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为他的账户解除了冻结措施,渐渐地被执行人余某认可了我,在我的促成下双方也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
在办案一线工作后才知道,三年的脱贫攻坚工作是一辈子的宝贵财富,使我获益匪浅。三年的沉淀使我没有了初入警时的豪气云天,取而代之是与群众打交道的朴实无华,心境也从浮躁变得沉稳,想得开了,行得稳了,干得实了,心也沉下来了!
拭去激动的泪水,看着办公室里挂着的一面面锦旗,看着同事们赞许的目光,我明白,那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一群法治维护者在负重前行。
因为工作,我回到陕西安康宁陕这座小城,慢生活的节奏,淳朴的民风,显然是适应了那份随遇而安,转眼5年,看到和想到的都是这座小城未来美好的样子。似乎我一直被这座小城所保护;不,是我一直保护着这座城。我热爱这份工作,因为我坚守着法治最后的底线,守护着这座小城!(李彬滨)
主办:中共安康市委政法委员会
联系电话:0915-3287561 电子信箱:akzfw@163.com 备案编号:陕ICP备1101099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