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政法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创建

汉阴:努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样本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21-07-13 16:02

在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汉阴县以解决基层治理力量不足、能力不强、水平不高等问题为着力点,始终坚持基础优先、重心下移,不断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持续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形成了具有汉阴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工作模式被写入陕西省委一号文件和安康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



2019年,汉阴县被确定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示范县。以此为契机,该县持续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坚持推行党员联系群众、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居民的“三线”联系群众工作法,以全县4386名“三线”人员为主体,不断延伸组织触角,织密治理网络,有效破解了镇村干部数量不足的问题,搭建起党群、干群常态化联系沟通桥梁。该县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分片区设立一级网格,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设立二级网格,按照就便就近就亲的原则确定三级网格,共划分4876个基础网格。网格长由“三线”人员担任,将矛盾纠纷、环境卫生、代办事项等全部纳入网格,实现了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全覆盖。该县建立了以 “六位一体”村级组织体系、“两说一商”议事方法、县镇“联管服”工作机制、三级信息中心建设为骨架的高效治理平台,破解了治理效能不高的问题,构建了以政治强引领、法治强保障、德治强教化、自治强活力、智治强支撑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汉阴县紧盯基层社会治理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统筹部门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建立了“321”大数据中心,开发了集信息采集、研判萃取、数据查询、指挥调度为一体的“321”基层治理模式信息系统,上线了“321”民情在线微信公众号,用“小程序”联系千万家。

通过“321”大数据中心和安康综治信息系统大数据分析比对,该县及时调整工作方向与重点,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同时,健全完善“联管服”机制,促进资源、力量、责任下沉,为基层治理提供有力保障。该县坚持“六化同步”,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大平安”目标,广泛开展深入调研,认真破解难题。该县研究制定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三五”措施,率先在涧池镇紫云南郡、平梁镇兴隆佳苑等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实施建班子稳民心、建厂园稳增收、建阵地稳环境和小菜园大暖心、小活动大转变、小讲堂大收获、小队伍大作为、小网格大家庭“三五”工程,打好社区社会治理“组合拳”,形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治理的汉阴实践。

汉阴县坚持以三级综治中心建设为抓手,围绕“共建共治共享”,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强基固本,并依托各级综治中心平台,使4876个“三线”网格与2099个综治网格相互补充、协作配合。同时,该县将“321”基层治理模式信息系统与安康市综治中心信息系统无缝对接、同时并行,做到基层治理全网覆盖、全面智治、全民参与,真正把风险防范在源头、把矛盾化解在网格,实现了小网格、大治理。该县实现了线上线下服务零距离,大事一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矛盾不激化不上交,一般案(事)件平均办结时间由5天缩短为1天。2020年以来,全县各级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11.2万余人次,为群众办理服务类事项2.6万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00余件。

通过构建党建引领、人民主体、“五治融合”的治理体系,汉阴县做到了社会治理力量在一线汇聚、资源在一线整合、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果在一线共享,正在实现基层由管理到治理、传统到现代,人口和资源由散到聚,村级集体经济由空到实,农民群众由贫到富,镇村由小美到大美的六大转变,推动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


何锡辉 兰海涛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