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政法网>县区、部门动态

岚皋县创新加强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

作者: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20-11-30 14:59

岚皋县针对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基点,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着力点,以提高易地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落脚点,全力创新和加强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工作,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岚皋。

统筹谋划,全面发力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工作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的重要抓手,多次提请县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中省市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召开3次推进会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扎实开展调查摸底,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相关易地搬迁安置区开展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梳理分析,形成《关于易地移民安置区社会治理工作的调研与思考》,为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依据。深入推进“十个没有”平安村(社区)、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增强群众对安置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引导群众法学法守法。今年以来,分别在城关镇城北社区、民主镇明珠社区等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开展平安建设、扫黑除恶等宣传服务活动30余次,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反邪教、扫黑除恶、平安建设以及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共发放法律书籍、宣传资料15000余份,现场提供法律咨询1300余人次

聚集重点,狠抓落实加强易地搬迁安置点综治机构建设, 指导各镇健全完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综合治理机制,推动人民调解委员会向安置小区延伸,逐步做到全覆盖。按照“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广佐龙镇“老张调解室”、信访局“周杰调解室”、公安局“和为贵调解室”的典型做法,在易地搬迁安置区新建成11个品牌调解室。各调解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释放品牌效应,共化解扶贫领域及民生领域各类矛盾纠纷172起,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建成中心警务室17个,警务站112个,实现安置点全覆盖。切实将55212工作法、三调联动工作机制、“无讼新村(社区)”创建、“民生警务”、“民生检务”、“一村(社区)一政法干警、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制度机制延伸至易地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中,切实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落实总网格长全科网格员制度,在易地搬迁安置小区选配23名总网格长和159名全科网格员制定选聘管理办法,并分别按照600元/月、100元/月的标准兑现劳动报酬

创新模式,共享共治。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通过探索打造“睦邻之家”,实施“四色管理”模式,切实让广大群众参与共享共治一是坚持党建“红色”引领。按照“党员在哪里,组织覆盖到哪里”和“六有”标准,推行“支部+党群服务站+X”共建模式,实现122个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全覆盖,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二是实施两业“金色”增收。按照“园区布在小区边、工厂建在家门口、培训精准到人头”思路,培育现代农业园区159个,建成新社区工厂44个,实现100户以上安置点农业园区、新社区工厂“两个全覆盖”,带动贫困户26963人稳定增收。三是三方协同“橙色”管理。围绕强化社区治理、规范小区管理、深化群防群治,通过组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建立三方联席会议、服务承诺、相互监督机制,搭建起“一级党总支、二级片区长、三级楼院长”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共商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围。四是推行“4+X”“绿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安置区,在开展便民、健康、养老、幼托“四类”服务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求,因地制宜增设“x”特色化、个性化服务。全县建成便民服务中心21个、社区卫生室123个,开办“四点半”课堂13个,建成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院68个。张才华)

文章录入: 责任编辑: